天文台懸掛十號颶風信號,全港大部分商店拉閘停業,唯獨部分連鎖快餐店堅守崗位,繼續營業。在某區一間商場內的快餐店,風暴未至,人潮已至。該店成為區內少數仍然開門的食肆,結果吸引大量市民蜂擁而至,場面一度混亂,店內員工疲於奔命。
排45分鐘買套餐 麥記變唯一選擇
有市民在社交平台Threads分享,當日冒着狂風暴雨外出覓食,發現商場內只有某大型快餐店營業,結果為了一個普通套餐排足45分鐘。他形容現場人山人海,員工忙個不停,根本無暇休息:「成間舖都係人,啲同事做到冇得停口水。」
「爭杯嘢」、「我買XX咋」 無理要求層出不窮
混亂情況下,不乏啼笑皆非場面。有對母女取餐後稱「爭杯嘢」,卻講不清欠的是什麼,結果員工要翻查訂單核對;亦有中年男顧客大聲要求插隊:「我買兩個魚柳包咋,快啲畀我啦!」此等「我買XX咋」的說法成為當日常聽對白,令員工更難處理大量訂單。
櫃位擠迫、流程癱瘓
雖然店外設有自助點餐區,但不少顧客仍堅持走到櫃台落單,加劇櫃位擠迫。有顧客未等叫號便靠近櫃位查詢,甚至不斷追問尚未輪到的餐點:「XXX號有未呀?」嚴重影響出餐流程。最終店舖經理需親自出面,呼籲顧客返回排隊區,場面一度失控。
經理情緒失控 員工連踩11小時近崩潰
訂單湧現、人手不足,店內氣氛持續緊張。現場經理多次高聲指揮:「出面落雨,啲飲品入袋啦!」、「啲單喺Mon度自己會出!我哋執唔切啦!」語氣中充滿無奈。事後一名員工在網上留言,指當日工作11小時幾乎沒有真正休息,甚至連水也無法暢飲。他無奈地說:「我哋叫號叫到喊,啲人仲坐喺度玩手機。」
市民反思外出是否必要
風暴過後,有市民質疑是否有必要在十號風球下冒險排隊買外賣:「屋企冇糧咩?為咗食一餐快餐,值唔值得?」亦有聲音指出,部分人無視惡劣天氣,忽略一線員工的辛勞,反映部分市民心態過於自我。
十號風球下的麥當勞,不僅是一家營業中的快餐店,更彷彿是一面鏡子,照出人性光暗。在風雨交加之際,一邊是默默堅守崗位的基層勞工,另一邊則是社會對便利與即時回報的依賴。面對極端天氣,我們或許更需要多一份體諒與尊重。